新闻中心

中国古代的雕塑艺术

发布者:cbin仲博下载手机版  发布时间:2015-7-29 10:11:57
伍矗甫教授的《试论画中有诗》也是一篇以比较分析的方法写成的专题论文。文中作者辑录了大量的资料,把中外画家和理论家关于诗画关系、艺术想象、形象思维、艺术创造的论述,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比较和评论,让读者对中国画论在不同时代背景下的异同和价值的高低获得了一个全面的了解。这篇论文既作了绘画史与绘画理论的中西比较,又作了绘画与文学的比较,当然作者的立足点还在于阐释中国古代绘画的特性。
日本学者在比较美术研究巾校多地侧重于影响研究,这是由于其历史和文化的特点所决定的。日本的文化先是学中国,无论是社会生活、宗教礼仪还是在文学艺术上都受到中国文化的强大影响。在近代,日本转向学习西方,在这不断地学习和借鉴中保持、发展并改造了日本文化固有的文化传统和民族性。日本学者~方面关注西方艺术在总体上对东方的影响和传播,如早在20世纪30年代日入关卫即著有《西方美术东渐史》
作者详细地考证了从汉武帝时期开始的中西文化交流,主要论证古希腊罗马的美术如何从儿条路线向东亚传播,直至远东。近年来日本学者对印度佛教造像早期的传播线路尤为关注,不断组织联合考察团来我国及西亚…带进行实地考察研究.另一方面出于对"欧洲中心论"的挑战,许多学者开始转向东方美术对西方文化的影响研究.如小林太市郎的《罗可可的形成》和山田智三郎的(17,18世纪欧洲美术中的东亚非影响》等论文都是通过对商业交往的史实的考证与中西工艺美术、装饰艺术、罔案纹样及绘画风格的比较分析,多方位地论证了17、18世纪在西欧流行的罗可可艺术风格实际上是受到中国艺术影响下的产物。就东方文化而论,其发源地和重心在中国和印度。日本人借助于强大的经济实力,想通过比较美术的研究来强调东方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作用,从而充当东方文化的代言人,然而由于日本所处的地理位置和文化传统等因素又常常使人感到力不从心,难以胜此重任。而对这一情况,中国学者在比较艺术研究上向深度和广度的开拓,就更具有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