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的新罗佛教艺术风格具有北方游牧民族的遗风,又通过高句丽、百济间接摄取中国魏晋南北朝艺术,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新罗从六世纪初起,大量制作佛教雕塑。
cbin仲博下载手机版仲博最新版本下载公司小编了解到,公元574年,皇龙寺铸造过大型金铜佛。庆州南山的三花岭三尊石佛、拜里三尊立像等,都是七世纪中叶的作品,反映了中国隋朝至初唐佛教造像的风貌。拜里三尊立像,中央本尊如来像高2.7米,面带微笑,二重肉誓,手作施无畏与愿印,架裳援裙深厚,身后背光狭长z两侧胁侍菩萨均高约2.4米,右侧菩萨身体稍向前倾。三尊造像的躯体均有浑厚之感,但比例上头大身短.刻工刀法朴拙而严谨,有着从初期向统一新罗时期过渡的特点。人物的亲切朴素的微笑,也被称为"古新罗的微笑飞同时代的金铜弥勒半蜘像、汉城三阳洞出土的观音立像,则可窥见新罗样式的形成过程。
始于新罗晚期的铁佛造像在高丽早期仍流行.石雕作品充满体积感,富有生气,如江陵神福寺、五台山月精寺的菩萨像,均属此期代表。中期以后,佛教造像一般沿袭前代作风,形成程式化,雕塑艺术逐渐衰落,除一些小型作品外,有创造性的作品较少。及至李朝(1392~1910年〉时期,尊信儒学,限制佛教,已无什么佛教艺术品可言。1592年日本侵朝,遭朝中两国联合抵抗,桦僧修静曾征集僧兵抵抗日军。战争结束,佛教有所恢复发展,佛教各宗日渐融合,而以与净土宗结合密切的禅宗影响最大。二十世纪,随着日本的入侵,日本佛教各派浦入朝鲜,对朝鲜的佛教和艺术有不少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