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窟造像佛教雕塑赏析
发布者:cbin仲博下载手机版 发布时间:2017-7-27 9:03:28
世俗化成为当时佛教的总趋向,并且增添了许多新特点,这就是从泛泛地提倡救度众生,转向实际的忠君爱国;从泛泛地主张三教调和,转到依附儒家的基本观念。君主往往将自己说成是救苦救难、普渡众生的"现世佛"。cbin仲博下载手机版仲博最新版本下载公司小编认为,在封建统治者提倡下,各地官僚地主豪绅竞相进行开凿石窟、修建庙宇的工程。佛教信仰的狂热虽不及前代,而耗费于"修功德飞"作佛事"的人力物力,仍非常巨大。佛教雕塑在这一时期的雕塑艺术中仍占有很大的比重和重要地位。
开窟造像的风气,人们普遍认为在这一时期是明显低落了,不过,小规模的、零星的活动却还不少,而且有的规模仍相当可观。最为集中的是四川、陕西北部和浙江的杭州。在宋归义军节度使曹氏统治下的甘肃敦煌莫高窟和安西榆林窟.曾有规模宏大的洞窟开造;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也有不少宋代塑造或重塑、重妆的造像;此外,河南洛阳龙门、山东历城佛慧山、临胸仰天、江西赣州、福建泉州漳浦晋江等地,也有宋代开凿的大小窟像摩崖造像。
数珠手观音"身躯窃苑,侧身而立,面带微笑,裙带飘拂,仿佛是一位仪态就媚的少女。"水月观音"的形象恃征与"数珠手观音"相似,如出一人之手。姿态潇洒自然,身上挂满飘带、理珞,更有一种华丽的装饰效果。北山佛湾的这些造像,体现了那一时代人们对于女性的形貌、内心境界的崇高理想,并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那一时代宗教艺术在塑造人物形象时重个性、重恃征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