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响堂山石窟和天龙山石窟

发布者:cbin仲博下载手机版  发布时间:2016-9-19 9:55:16
响堂山石窟和天龙山石窟
响堂山(原名鼓山)石窟是北齐时期开凿的一处重要石窟。位于河北部嘟市峰峰煤矿区内,分南、北两处。商响堂山石窟位于西纸坊鼓山西南麓;北响堂山石窟位于南响堂山石窟西北约17公里的鼓山西麓的腰壁。
南响堂山有大小石窟7个,分布在上、下两层岩壁上;大而重要的是第1窟(华严洞)和第2窟(般若洞)。北响堂山有大小石窟9个,其中第3窟(刻经洞)、第4窟(释迦洞)和第7窟(大佛洞),是北齐时期所造,其他6个窟是隋、唐以后追造的。南北响堂山石窟的北齐造像,与麦积山石窟的北周造像,有着共同的发展趋势,即完全摆脱了以清瘟瘦削为美的观念,转而崇尚丰满健壮。佛、菩萨等形象,面型浑圆,肢体丰艘,面貌神情虽不及北魏后期造像那样清俊灵彻智慧,但自有其朴实敦厚的优长。身段姿态,有的失之租笨硬直,有的却异常灵悟多姿。如北响堂山第7窟"大佛洞"方柱左面像的左侧胁侍菩萨.头面虽被破坏,但从它微微扭曲的腰部、下垂而略屈的右臂,特别是由于左腿的自然弯曲,脚尖蹄地,全身重量落于有脚。这就使得整个形象静中有动,端庄中见真就媚.在造像的组合上,除了一佛、二菩萨的三尊一组和一佛、二罗汉、四菩萨的七尊一组(如北响堂山第3窟"刻经洞勺,造像组合愈见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