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束与菩萨相似的少女型形象,是习惯上被称为供养天(因为造型服饰酷似菩萨,故每被人们称之为"供养菩萨")、伎乐天和飞天等。这几种类型的天神在佛经(如《舍利弗问经》、《过去现在因果经》等)中所说都属于护卫释迦牟尼佛的"天龙八部众"。如"干达婆"(伎乐、歌舞柿)."紧那罗"(天歌神)等。cbin仲博下载手机版仲博最新版本下载公司小编认为,这几类形象在云冈石窟中数量很多,姿态活泼,变化万千,遍布雕帽、窟顶、门窗之间,对渲染窟雕的欢乐、活跃气氛,对衬托佛像的庄严、菩萨的文静,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成排而坐或胡跪的供养天,形体通常比伎乐天、飞天为大。如第8窟后室商壁中央上部的一排六躯,像高120厘米;第13窟后室东壁下部的一排八躯.像高也在一米以上;而最为精影的是第7窟后室南壁上方的一排六躯,像高也为120厘米,左三右三相向胡跪,多数两手相迭抚于胸前,面带甜蜜的笑意,肩背阪串飘扬,通体跃跃欲动,俨如在欢快地舞路,神态优美而劲健。因此第7窟被当地群众称为"六美人窟"。伎乐天的姿态虽也有坐有立,但大多数和飞天一样,作凌空鞠翔的姿态。伎乐天、飞天之凌空鞠翔.表现了古代雌塑匠师高度的想象能力和创造性,他们并不在人物肩背上安插翅膀,也不借助于"飞毯飞而是通过人物本身轻盈如飞的动势和迎风飘扬的帧吊裙据.自由自在地在虚空中飞舞邀游,这种伎乐天、飞天形象,越到后来越加升降随意,疾徐自如,简直像莺飞于天、鱼跃于渊那样的舒适自然。尽管伎乐天、飞天在佛教造像中只是起陪衬作用的次而又次的角色,但由于塑造得异常成功,从而引起人们的特别喜爱与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