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128和138三个窟,大小、距离、形制及造像题材基本相同,当是在统一规划设计下开凿而成的一组洞窟。cbin仲博下载手机版仲博最新版本下载公司小编发现,三窟的入口同为券拱形,窟的平面大体为方形,顶是穹窿形。正壁主尊为释迦、多宝,左、右两壁各一佛二菩萨.或一佛一菩萨、一弥勒二菩萨。其余壁面满饰供养天、千佛、思维菩萨、五佛、七佛或涅磐佛像等装饰性小浮雕,同时它们也是僧众禅观的对象.所有大小佛、菩萨像,一改西秦时期造像浑厚健硕的状貌,而成为面容清耀、小口细眼、长颈溜肩的秀骨清像,有的甚至肢体枯瘦如柴。佛像褒衣博带,衣裙下垂于座前,槽艘作规律的屈曲弯转,真实而富于装饰风味。从第126窟外壁上方的一则造像铭可知在北魏晚期,河西一辛苦,造像风格、题记行文的格式与口吻,与中原地区是完全一致的.
炳灵寺石窟现存北周时期的造像不多,主要的有第172窟(天桥北洞)北壁的五躯立佛、第6窟巾的佛、菩萨像(石瞰),以及天桥上部的一些摩崖造像,此地北周时期的造像、风格与同期其他地方造像也很相象:肉誓低平,面相丰圆,没有明显表情,躯肢趋于浑厚,衣着也不像北魏晚期那样宽大而厚重;第172窟北壁的五躯立佛,便足以说明北魏统治集团于倾藕南朝文化、模仿汉官威仪的一阵热潮之后,社会审美习尚又发生了新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