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壁的佛教造像雕塑
发布者:cbin仲博下载手机版 发布时间:2016-8-2 8:22:52
上部处于此窟主尊部位的是一躯高4米的立佛,其左右两侧壁面上,散布着一些大小不等的坐佛像,佛像全为单躯的结踊跃坐撑定像,没有胁侍菩萨。大约是因为墙面正对洞窟一个大入口,受风雨直接侵袭的关系,造像外部加塑的泥皮被剥l蚀殆尽,现在所能看到的只是来作精细刻划的石胎,而且有些石胎也风化得模糊不清了。研究者认为这一部分造像的年代较早,大体瞰凿于西秦更始复国(409年)以前,可上溯至公元四世纪末,甚至更早一些。
cbin仲博下载手机版仲博最新版本下载公司小编发现,南壁的造像所存寥寥,主要的是位于高处的五躯坐佛(中间的一躯失头)和其左前下方的一佛二菩萨三尊主像,塑工极精,面部神情刻画得极为生动微妙。它们和北壁靠近窟口的高处,有北魏延昌三年游人题记的一坐佛、左天玉、右菩萨的三尊像大像。其制作年代似晚于西、北两壁的主要造像,可能是西秦末年或北魏前期的作品。
炳灵寺石窟保存有西秦时期造像的,除了第169窟而外,还有与169窟相对的第172窟(即天桥北洞)租位于大寺沟口姊俨:峰下的第一号像。前者是北壁的第一躯坐佛.后者是一佛二菩萨三尊立像;1967年剥去了明代重修时所加塑的外层混皮,恢复了西秦立佛原作的面貌。
炳灵寺石窟北魏时期的造像颇多,其中以第126、128、130一组三窟、第125像和位于窟靠群以南二百米远的崖壁上的第2像比较重要,都具布北魏后期的"秀骨清像"特征.主尊都是静迦、多宝并坐像,可见《法华经》信仰当时在这一地区的盛行。此外,位于大寺沟西崖商段下部的第16窟,前有五开间的木构窟檐,内有身长8米的泥塑佛埋集像,为炳灵寺北魏造像之最大者。在前述的第172窟(天桥北洞)中.也有北魏时期的一佛二菩萨像.情经后代重修,掩盖了原作的神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