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冈石窟雕塑
发布者:cbin仲博下载手机版 发布时间:2016-7-13 8:35:18
就今所知,中原地区大规模的石窟造像,以位于山西大同市以西16公里武周(又作州)山南崖的云冈石窟为最早。
鲜卑族拓拔部自公元386年建立北魏政权之后,在攻略河北、河南、山东以及河西凉州等地的过程中,不只是扩展了领土,掠夺了大量的人口和财富,也俘获了象蒋少游那样的通晓造像、建筑等多种技艺的工艺家,而且逐渐认识了佛教对于征服人心、巩固统治的妙用。从而长期以来活动于河北一带相凉州地区的佛教僧人,也先后集中到北魏的都城平城(今山西大同)来。来自赵郡(今河北赵县)的僧人法果,"每与帝言,多所惬允",被委以"结摄僧徒"的"道人统"重任。他宣称皇帝"即当今如来",礼拜皇帝(按佛教的理论是"沙门不敬王"的。参看《弘明集》卷五),. “乃是礼佛”。以投合统治者的心意.所以佛教受到北魏前期历代皇帝的大力推崇与扶持。兴建寺塔、雕铸佛像之风颇盛。后来虽然于太平真君七年(446年)太武帝拓跋焘"灭法",一度遭受打击,沉寂了七、八年,但热衷于佛教的文成帝一即位,立即下诏恢复佛教,发挥其"助王政之禁律"的作用。在灭法期间被迫还俗的和尚如师贤、罢睡等,都重新落发,并先后担任了统领佛教事务的职务。
罢耀来自凉州,深受太子冕敬重。灭法时,他"誓欲守死",不肯还俗以自保,经太子冕再三劝解,才离开平城隐匿。罢砸于"复法之明年(453年),自中山(郡名,在今河南登封县境)被命赴京,值(文成)帝出,见于路。御马前卸耀衣,时以为马识善人,帝后奉以师礼。"和平初(460年),师贤去世,由县砸继任统领佛教事务之职,改名为"沙门统"。"砸自帝(向文成帝建议)于京城西武州塞,凿山石壁,开窟五所,镜建佛像各一,高者七十尺,次六十尺,雕饰奇伟,冠于一世。"这就是云冈初期著名的"罢咂五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