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南朝的佛教雕塑

发布者:cbin仲博下载手机版  发布时间:2016-7-6 7:38:16
南朝的佛教雕塑遗存虽不如北方丰富,但制作精美,多有代表性。如元嘉十四年(437年)韩谦造辈金佛像,面容为汉人形象,结脚肤坐于方座上,身躯微前倾,双手置前做禅定印,身披广袖通肩大衣,衣纹自两肩向胸前下垂,宽大的两袖袖端下垂将膝部盖住。身后有舟形大背光,火焰纹甚精致。元嘉二十八年(451年)刘国造像,形式同前,惟坐佛身侧及头光上各有一化佛。二像额角方宽,脸下部略尖,呈"瓜子形",眉目清秀、削肩,各部分比例匀称,风格优雅,cbin仲博下载手机版仲博最新版本下载公司小编认为,造型虽固守较早的传统手法,但温和优雅的面容和整然规范化的衣纹等,已显示出与同期北方造像不同的作风.又四川茂放出土的齐永明元年(483年)石刻无量寿佛像,头上高肉暑,服饰不再是无嘉造像的通肩大衣,而是当时士大夫常穿的宽博大衣,胸前垂出内衣结带,肩部衣纹向两侧垂展,断面呈宽平阶梯状,显示出南朝佛像造型艺术风格的确立。在现存南朝寺院佛教造像的作品中,尤以四川万佛寺遗址出土的最多,且有年款的雕像不在少数e
万佛寺旧址在成都西门外,相传始建于汉延襄年间,梁时名安蒲寺,唐会昌时寺毁。宣宗时再建,明末毁于兵贺,此后涅投无用。清光绪八年(1882年)以来,陆续出土残佛像、佛头、菩萨像、伎乐天像、须弥座等200余件,造像纪年从南朝宋代至中唐.其中有南朝宋元嘉二年(425年)、梁普通四年(523年)、中大通元年(529年)、五年(533年)、大同三年(537年)等纪年和没有纪年的梁代石账单躯佛像及佛、菩萨、罗汉。天王组成的群像多件。这些佛像原是供养在寺内,于北周武帝字文邑建德三年(574年)废佛时被打破集中摩埋起来的.其中宋元嘉二年净土变石刻为已知南朝有纪年造像中最早的一件.情已流出国外。普通四年康胜造释迦像,
背面刻经变故事,并穿插贵族礼佛图浮雕,甚精美;大同三年佛立像,头部已失,褒衣宽带,胸前内衣结带长而下垂,肩部衣纹向两侧垂展作阶梯状,提裙整齐而有规律,理珞等垂饰华丽,也是一件很标准的梁代造像。此外,清末出土于江苏吴县的中大同元年(546年)慧影造释迦如来像〈现珍藏于上海博物馆),释迦半蜘肤端坐,面相方正典雅,眼半启下视,表情慈祥亲切.发作螺形,刀法简便,宽袍大袖,衣裙垂于台座,两则立胁倚菩萨,台座正壁浮雕一对狮子.中置博山炉,佛像后衬以圭形背光,上面阴线刻佛传故事《初转法轮)},表现佛陀悟道后在鹿野苑的第一次说法。画面中央刻坐佛,左右作听经众人像,余地刻流浪纹,示雨水洋溢,表现印度僧人夏安居的背景,为南梁稀见而优美的线刻佛传故事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