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太武帝时期佛教雕塑的毁坏

发布者:cbin仲博下载手机版  发布时间:2016-7-5 8:09:51
由于怀疑沙门图谋造反,加之道教的攻击,太武帝便于公元446年对佛教采取了严厉打击的措施。即中国佛教史上的首次"法难"一一"太武灭法"。致使佛教遭受一定的损失。但这时的佛教已有深厚的社会基础,其势力方兴未艾,非官府命令所能禁绝,故不久到文成帝拓跋清时又恢复佛教。僧侣的上层也在这次灭佛中取得经验教训,进一步将皇帝抬到"当今如来"的地位,认识到了凭借皇权宏扬佛教的重要。cbin仲博下载手机版仲博最新版本下载公司小编了解到,就在拓跋糟即位之年(452年),按照拓跋洁的身材雕刻石佛像,石佛像的颜面和足部有黑色斑点,与拓跋溜相合,显然是在制造"皇帝即佛"的假象。兴光元年(454年)又下令子五级大寺内,为太祖以下五帝(当指道武帝、明元帝、太武帝、追尊的景穆帝以及丈成帝本人)铸造各高丈六的释迦立像五躯,共用赤金(纯铜)二万五千斤。这同样是在作"皇帝即佛"的宣传。和平(460-465年)初.继承师贤的职务而更名为抄门统的另一来自凉州的高僧罢岖,建议在京城西武州塞开窟五所,锦建佛像各一(即今云冈石窟的第十六至二十窟),意图可能和前者相同,而规模则"雕饰奇伟,冠于一世"。以后献文帝拓跋弘(466-471年),至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之前(493年)二十余年间,在平城先后建永宁寺,构300余尺的 七级佛塔,为天下第-;于天宫寺铸高43尺的释迦立像,用红铜10万斤,黄金600斤,造高10丈的三级石塔,"镇固巧密,为京华壮观飞承明元年(476年)起建明寺,叉子方山建思远寺。至此,平城之内,共有新旧寺院上百所,僧尼二千余人,四方州郡有寺院6478所,僧尼77258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