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十六国时期的佛教雕塑
发布者:cbin仲博下载手机版 发布时间:2016-6-29 8:27:35
西晋末期的"八王之乱"和十六国时期边地内迁各族的逐鹿中原,竞相割据、吞并、厮杀,使当时广大劳动人民生活在痛苦与恐怖之中,即使是帝王权贵显赫一时的统治集团中的人物,也处于今日贵为王侯、明日却为阶下囚的无常状态,身受无边苦难的人民群众思想为历史条件所局限,很自然地会想望冥冥中有一种超世间的具有无穷法力的能解民倒悬的救星出现。统治者们,也需要一种至高无上的神灵法宝,来作为维护统治的精神支柱。
因此,cbin仲博下载手机版仲博最新版本下载公司小编认为,晋、十六国、南北朝的大多数统治者都大力地推尊佛教,有的还定佛教为国教,尊高僧为国师,修建寺塔,开凿石窟,雕塑佛像,并大做"佛事",无修止地赐资僧寺田园财宝,作为他们行"善事"、修"功德"的表现。
西晋时期,月氏僧人笠法护在洛阳城西建大云寺,有西域携来之舍利、佛牙、经像,并且还按照键陀罗的样式,造丈六佛像(《洛阳伽蓝记》卷四)。西晋著名画家苟且于泰始二年(266年)施造盛金铜佛、菩萨像十二躯。这批造像中的三躯佛、菩萨像,在北朝晚期出土,据当时人记述,高3尺许,佛座上并有铭文"晋太始二年五月十五日,侍中中书苟且造"。慧岐《高僧传》卷一也'记述:"是时晋武世,寺庙图像,虽崇京邑。"